淮安政协-k8凯发平台

当前位置:  k8凯发平台 机关建设 党课资料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红色精神
时间:2022-10-09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肖天奉


同志们:

根据安排,今天我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红色精神》为题,与大家作一个交流,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要介绍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时期形成的主要红色精神;二是谈谈我们如何坚持和传承这些红色精神,指引我们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特定的革命精神,它们既是对红色精神的最好诠释和引申发扬,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和时间节点,我们再次回望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更有必要、也更有意义。

一、我们有哪些主要的红色精神

(一)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

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产生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和屈辱,而其实质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在“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指引下,民主意识得到启蒙和觉醒,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一次勇敢尝试和集中爆发。

主要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特别是民主思想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科学精神。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解放思想。正如毛泽东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

2.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产生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明白了掌握武装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并分别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但是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败。为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毛泽东力排众议,带领部队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

主要内涵: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失败后,共产党人没有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而是坚定必胜信念,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1927年9月,红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的汪洋大海。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放弃攻打大城市的错误做法,去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发展壮大、开展斗争。

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

产生背景: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两年时间内,红军共走过赣、闽、粤、湘等11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大渡河以及等万水千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那根本不可想象。正如张闻天所说,长征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是因为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自己的理想牺牲奋斗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飞夺,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斯诺说:红军不论在大自然面前,还是人力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的雪山,一片片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逾百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战友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精神。

4.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西路军精神

2019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调研,专门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总书记的参观,让西路军这段悲壮而又尘封已久的历史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路军创立背景

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后,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如此,革命形势依然恶劣严峻,国民党拟通过“通渭会战”,进一步打击红军,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这时候,从外蒙古打通与苏联通道的“宁夏战役”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中共中央于当年10月11日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命令四方面军进攻宁夏,后因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与中央发生争执,导致战机丧失,不得不放弃“宁夏战役”,红四方面军主力没有渡过黄河。后来共产国际决定从新疆方向援助,希望红军能占领甘肃西部,因此中央在11月8日又发布了《作战新计划》,命令已经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三个军,共21800人,但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西路军由此创立。

西路军任务及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命令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创立根据地,准备以一年为期,直接打通新疆,与苏联加强联系。但是中共中央很清楚这一命令执行起来是面临很大的困难的,在向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这样写道:“已经过河的红军大约有两万一千人,我们可以命令他们向哈密方向前进,但要通过五千里路程,战胜这一带敌人与堡垒,需要很多时间,至少也是明年夏天的事情了。而且,你们除非能用汽车将物资送到安西,否则要红军到哈密去接是不可能的。因为哈密、安西之间是一千五百里荒无人烟的沙漠。”这种情况下,似乎注定了西路军悲壮的结局。

西路军征战过程及惨痛结局

西路军的主要敌人是占据青海、甘肃的军阀马步芳和马步青,他们作风彪悍、战斗力极强。西路军成立后不久即遭重创,红九军军长孙玉青等人被俘,后被马步芳下令处死。中共中央为了掩护黄河以东红军战略大转移,多次命令西路军与马步芳部展开战斗,西路军付出惨重代价,部队减员到15000人。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内革命环境有所缓和,但西路军在西进还是东返的问题上多次反复,政策摇摆不定,在高台县、倪家营子地区先后被马家军包围,5个月内经历80多次战斗,几乎全军覆灭,部队近一半人牺牲,失散6000余人,被俘6000余人。特别要指出的是,马家军对待俘虏极为残忍,很多人被活埋、枪杀、刀砍、火烧等方式杀害,女战士更是遭受非人的酷刑后杀害,或遭受百般凌辱,或被分配给马家军的士兵当女奴,极其惨烈。

5.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同仇敌忾、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其本质特征是爱国主义。

抗战精神有着鲜明特点和伟大意义:

鲜明特点: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

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抗日战争所产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其胜利的精神支柱。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

6.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在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要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正是这种精神,凝聚起党心民心,有效地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建议大家有空多读读“毛选”,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在里面都能找到答案,在这点上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做的特别好,他的《李瑞环谈哲学》集中体现了他读“毛选”的心得体会。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7.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的延续和发展。

主要内涵:

西柏坡精神本质特征应该是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集中体现为“两个务必”。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和可能发生的腐败,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建设时期的红色精神

8.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的环境和资源: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干燥,极端最低温度达-40℃;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有冰霜,冻土层最厚达2.5米,平均海拔仅54米,大部分是低湿沼泽地;此外,这里“出血热”、“克山病”等疫病横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率领数十万人挺进荒原,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础,后来共有几十万转复官兵、大专院校毕业生、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北大荒精神。

主要内涵:

艰苦奋斗精神

。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吃饭没有蹲坐地方,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长年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只吃牲口的饲料。

勇于开拓精神。不仅向荒原进军,还有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从1948年夏始,通北机械化农场设立了试验室,多项实验成果获得成功并获奖;从1984年到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垦区还先后创新开展了企业集团试点、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撤连建区等工作。

顾全大局精神。无论在怎样的困难面前,他们都能咬紧牙关,服从大局,“急国之急、想国之想”,千方百计完成上缴国家粮食的任务。同时,他们在抢险救灾、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私奉献精神。许多人奉献了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据统计,在北大荒开垦中,有12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长达60多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5万多名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9.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为什么修建红旗渠?

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共500多年间,林县共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无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5次。缺水成为林县的最严重矛盾。

修建红旗渠所面临的困难:

1959年,林县县委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1960年2月动工开始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克服了特殊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资金(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技术问题(全县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粮食(只有3000万斤)、水源(为保证水量必须到漳河上游山西境内修坝引水)等各种困难,历时近10年,1969年全面完成引漳入林工程,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样伟大的工程,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0.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产生背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

主要内涵: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他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11.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产生于60年代石油会战,其主要内涵是: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同时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施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1959年9月26日,我国发现大庆油田,并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的情况下,成功拿下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大庆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三股气的作用下,我们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零下40度的低温、粮食供应不足等重大困难,赢得了石油会战的最终胜利。

讲求科学、认真务实的求实精神。要把石油开采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干劲,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尖端的科学技术,广大技术人员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狠抓第一手资料。如采油三矿四队的队长辛玉,每次使用2000多米的钢丝绳前,他都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看上面有没有砂眼,防止刮蜡时出事故。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会战队伍提出,要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为节约资金,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盖起当地人称之为“干打垒”的土房子,解决工人过冬问题,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人民日报》写到: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

12.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接到任务当月,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即亲往西安踏勘校址,新校区建设随即破土动工。仅用一年时间新校区建成,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重要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十分重大。上海交大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的重大举措。多少人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听从党中央号召,义无反顾参与开发大西北,备尝艰辛,讲奉献、顾大局,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艰难险阻勇于克服,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世世代代给人以教育启迪。

“西迁精神”的核心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知青精神

产生背景:

知识青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知青运动是50年代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实际,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其本质是一个就业问题,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知青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知青精神的形成。

主要内涵:

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知青在面对国家面临困难、城市无法安置他们的特定时期,义无反顾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奔向农村、走向边疆、踏向草原,奉献他们的热情、汗水、泪水、青春、健康乃至生命。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广大知青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克服种种吃、住、行困难以及高强度劳动和各种精神压力,发挥聪明才智、挥洒劳动汗水、艰苦奋斗创业。

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知青在那个环境、那个时期、那个群体中,把自己的才智、技能、青春无私地奉献给农村、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中的部分人永远地失去了健康和生命。

执著进取的时代精神。知青无论在接受再教育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时代、市场经济腾飞时代,他们均能以向上、进取、拼搏、发展的精神和韧劲来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他们中的许多人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中有一些人任劳任怨、坚持真理,如张志新,她坚持真理,在文革中遭遇到了不公正对待,公开揭露林彪、江青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后惨遭杀害,1978年10月16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张志新案撤销原判,平反无罪。

(三)改革至今的红色精神

16.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先后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彻底扭转了过去那种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义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这种荒唐的发展观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浪漫主义发展观。

2010年5月,深圳市五次党代会报告将“特区精神”归纳为7个方面:

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

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坚持有效引导、典型激励,不断营造鼓励成功、允许失败、不断尝试、追求卓越的发展氛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

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

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

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17.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精神”

这两种精神内涵相似,归为一类予以解读。

抗击“非典”精神和抗抗震救灾精神分别是在2002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如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意义:

三个交汇点: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18.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主要内涵:

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为了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中国航天人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

勇于攻坚的精神。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开拓创新的精神。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19.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奥运精神”

这里所说的奥运精神是指北京在申办和举办2008年第29 届奥运会过程中,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当代民族精神和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精神。

主要内涵: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爱国精神。北京申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以及全国百姓的大力支持,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市民支持率在所有申办城市中是最高的,有人说北京申奥后面站着的是12 亿人的“啦啦队”。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超越的。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获得15枚金牌,彻底摘下了“东亚病夫”的帽子;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破天荒地夺得28块金牌,名列世界第三。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共夺得51块金牌、100块奖牌,金牌总量世界第一,创造了辉煌业绩。

精益求精、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申奥伊始,中国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使北京申奥显得独具特色。北京申奥宣传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和积极热忱的奥运期盼充分地展现出来,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申办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一种申办艺术的比赛,中国人民真诚地向全世界发出了亲切的呼唤:“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奥运比赛中,体育健儿们顽强拼搏、开放自信的态度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的精神。大家都是亲历者、参与者,比较熟悉。它主要包括:万从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旗”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

21. 团结民主、科学精神、和而不同的人民政协精神

政协委员在长期履职实践中形成的政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政协的典型体现和生动实践,构成了人民政协精神。

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精神的本质。在价值上、制度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它“以民主促团结,以团结固民主”,通过团结与民主的有机统一,实现党的主张、人民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基本形式。团结民主既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又是人民政协文化的集中展现;它既是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和使命,又是凝聚力量,履职创新的根本。

科学精神是人民政协精神的灵魂。人民政协是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机构,党委和政府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加强上下沟通,把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政治诉求整合容纳到体制内,人民政协具有为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科学精神正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基本精神,人民政协讲科学、用科学是履职的灵魂,科学精神既是人民政协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人民政协文化的核心价值。

和而不同是人民政协精神的品格。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共同探索,创立的一种崭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形式。人民政协以团结民主为主题,“异中求同”是团结,“同中求异”是民主,这一协商民主特色,不仅是政协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更是实现社会“多样化诉求”与“一致性”的统一。“和而不同”的人民政协精神,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优秀品格,它已经深植于人民政协事业之中,它已经成为人民政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承红色精神的思考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我们党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要继续和发扬红色精神,从红色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用红色精神来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想根基

邓小平在1982年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时说过:“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当年张学良直率地说过: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国民党缺乏信仰,共产党甚至每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在他看来,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成败的根本原因。就连当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认为:“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他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可悲的是某些国民党员缺乏这种精神。”一要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要站稳政治立场。要知道,虽然我们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正确仍是主流、发展仍是主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以党犯过的错误来全面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就会天下大乱,国无宁日。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我革命和斗争精神的执政党,改革四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一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发展中国。三要对党忠诚老实。对党忠诚老实是我们党一贯的要求和传统,也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检验对党是否忠诚老实主要是对待生死的态度,而今天主要是对待公与私、是与非、苦与乐的态度。要把对党忠诚与积极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强化程序观念和组织意识,脑子里时刻有组织、有制度、有程序,真正做到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该报告的要报告,该履行的职责要履行、该承担的责任要承担,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做到忠诚于组织,与党同心同德。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升传承红色精神的能力素质

学习教育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始终把学习教育当成自我提高、自我净化的重要法宝。早在延安时期,中央就专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规定》,规定干部每天至少要学习2小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他还将学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巩固政党之基、国家兴盛之要。”要加强学习教育。非学无以广才。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就说过:“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倡导终生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第一需要,全员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于提高修养、增强能力本领、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多读书、读好书、爱学习。要加强党史学习。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加强本领提升。深入学习人民政协理论、统一战线知识和人民政协历史、规章制度等,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发展新局面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坚持群众路线,坚定传承红色精神的行动自觉

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明确指出,历史从来就是“由人心向背来决定的”,就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在谈到国共两党的成败利弊时也说:“国民党力大,共产党势大。”“势大”就是倚人民之势,人心所向之势,“势大”必然要战胜“力大”。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当前,由于利益多元、网络兴起等原因,我们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也产生了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将政协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到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理解群众,用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群众能够接受的方法,群众能够感受到的热情来开展工作,立足职能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真诚、谦和、平等地与群众打交道,对群众反映问题强烈、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要坚决予以问责和查处。要弘扬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带头讲团结、知团结、会团结、善团结,不断增强合作共事的理念,着眼工作大局,加强协作配合,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团结和谐、奋进向上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委员的团结协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同志们,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永远指引发展。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重大事件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得到思考启发,从而汲取力量、振奋精神、锤炼品质,改善我们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生活状态,使我们的精神丰满不干瘪、工作丰富不枯燥、人生丰盛不单调,让红色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

网站地图